看了几部官场小说,感触最深的还是《沧浪之水》。
2010年根据此书拍摄的电视剧《岁月》,在豆瓣上被打出了9.3的评分。
大学时,在图书馆里翻过几页,当时觉得索然无味,暗自感叹:哪有人会愿意这样活着,累不累啊!
时至今日,再读却只感觉悲凉。
我不为池大为的飞黄腾达而高兴,只为他失去本心而深感无力。
甚至是,一种兔死狐悲的感同身受。
1.
坚持初心有必要吗?
我想这是这本书的主角用了十年时间去验证的一个问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刚从中医药大学毕业的研究生还是很吃香的,可谓是天之骄子。
池大为在去报到的第一天,就被省卫生厅的马厅长看重,没让他按计划分到下属单位,而是留在了卫生厅里。
按照他的学历、能力,如果再稍加一点变通和世故,也许能很快脱颖而出。
但偏偏他不。
父亲一世清高,对他的影响极大。
一个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带着悲悯、正直、不合时宜的坦诚和直率。
导致池大为工作了没半年,就将马厅长得罪了。
他在一次开会的时候,公然批评了厅里买车这种行为属于浪费。
而那样的会议,虽然领导一直在说“要讲真话”“就是要听取意见和批评”。
没有人当真,只有池大为信了。
讲真话的下场就是,马厅长表面上没说什么,但实际上很生气。
这种情况,带给池大为的就是“坐冷板凳”的下场。
厅里的人都知道他得罪了领导,于是在背后窃窃私语,疏远他,冷落他。
“前途无亮,真的一点亮都没有。”
在这件事上,池大为意识到,成年人的任何选择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然而,他愿意为了守住本心付出代价。
“别人愿意用世俗的方式体验世界,那是他的可怜选择,我绝不会走上那条路。”
有多少年轻人初入社会时都是这样想着,绝不妥协推让。
可与世界交手多年后,却发现与世俗握手言和,似乎才是最好的归宿。
2.
安贫乐道。
既然选择乐道,就要坦然接受贫苦。
可人不是一个人独活世间,亲情友情爱情,无一不是牵挂。
池大为被扔到中医学会里坐冷板凳,这一坐,就是好几年。
当时和他平级的丁小槐学历没他高,仅凭着会来事儿会变通,已经是处级干部了。
本来他偏居一隅,与世不争,倒也是过得清闲自在。
可后来,他结婚了而且马上就要做爸爸了。
今日不同往日,生活中的几件事,改变了池大为的坚持。
妻子即将生产,丈母娘来照顾她。
可他们仍然住在单位分配的单身宿舍里,夫妻俩还可以,加上丈母娘那真是没法住。
池大为向单位申请,将楼下空出来的一间单身宿舍分给自己。
被直接了当地拒绝了,只说你不够资格。
后来他看到搬进去的人竟然是丁小槐。
丁小槐的妻子也怀孕了,但预产期还有好几个月,明显不如自己这边情况紧急。
但管这事的领导却说:人家是处长,加分比你多,排名比你靠前。
就这样,丈母娘只能和他们挤在一间房里。
这是池大为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职位高低间的差距。
再后来,丁小槐分了两室一厅的大房子,搬出了单身宿舍楼。
这是第二次。
导致他最终决定改变的事,是孩子的事。
孩子有一次被开水烫伤,他带去医院,但因为没带够钱,医院拒接。
他说自己是卫生厅的池大为,可人家直接说:不认识。
又给了他一张姓名表,问他认识这上面的谁。
他看到了丁小槐的名字。
“丁处长也行,你给丁处长打个电话吧。”
他把电话打给丁小槐,几句话的功夫,孩子就住进了医院。
经历了种种残忍与波折,至此,池大为彻底看清世间冷暖炎凉,也彻底向生活缴械投降。
“一个人吧,只要他不把自尊看得那么重,放下脸来,机会还是很多的。”
读到此处,甚觉悲凉。
人的操守和灵魂,在世俗的柴米油盐、人情世故面前,有时是那样不值一提。
3.
三十四岁的池大为,在进入社会十年后,终于明白了世俗力量坚不可破。
沧浪之水,波涛滚滚,与其对抗,倒不如随波逐流。
他有学历,有知识,甚至还有点智慧。
从话语权被剥夺,到掌握和行使话语权,池大为走了他从前最不愿意走的路。
变成了他曾经最讨厌的那种人。
作者阎真曾说他的这本书是直面残忍的现实。
“直面真实是残忍的,但回避真实,真实仍然是真实,残忍仍然是残忍。
只有注视真实才知道如何残酷如何美丽,面对真实、剥露真实、察看真实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能力。”
相比于其他官场小说注重的是官场诡谲权力博弈,《沧浪之水》则有更多的残忍和同情。
看着主角一路走来,作为读者,心情复杂。
刚开始,会觉得他不通世事,过分清高,甚至有些不知所谓的坚持。
人不能为了做自己,就拒绝成为更好的自己吧?
所以,前半段迫切地希望看到他后来的转变。
可当真正读到他的“成长”后,却又无端生出一股悲哀的情绪。
不知是为他个人的悲哀,还是为一个群体的悲哀。
尤其是同处世俗的汹涌海浪中,哀其不幸,亦是哀己。
壹点号南风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