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30日消息 这里有耸入天际的大山、气势壮阔的云海、白墙灰瓦的徽派建筑、云雾袅绕的清泉幽谷,还有不输江南的古老村落和独具一格的徽派美食,这里就是安徽黄山市。
4月30日23时,《跟着声音去远方》将来到安徽黄山市,跟随中国之声主持人郭鹏、黄山市广播电视台记者李丹青一起,走进秘境徽州,于白墙黛瓦深处,溯源千年徽文化。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提起黄山市,必定绕不过徽文化。安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片广袤富饶的土地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徽文化和门类众多的文学艺术流派。
古徽州,则是徽文化的发祥地。徽州文化的全面崛起始于北宋后期,明清时期达到鼎盛。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在哲学、文化、医学、建筑和工艺美术等多个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以徽州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徽学”是与敦煌学、藏学比肩而立的中国三大地方学之一。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汤显祖没来徽州,可能是由于山高水阻。现如今交通便利,走遍徽州不再是一个梦,在此之前,不妨先让我们把徽州说给你听。
“皖南有奇山,水生江南韵”
山,是皖南(安徽南部)的底色。黄山山系、九华山山系、天目山山系,共同支撑着皖南山区的气魄与格局。到了黄山,山更是第一张名片。毕竟放眼全中国,以山名命名的地级市并不多,黄山是一个。
人们熟知的黄山,依然还是“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中,那座傲视五岳的霸主,“天下第一奇山”。泰山之雄、衡山之秀、华山之险、恒山之奇、庐山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在黄山都能一次领略。在今晚的节目中,和我们一起“云游”黄山。
黄山境内还有一条很难让人忽略的水系,新安江。
说起新安江,或许还不那么能唤起人们的注意力,但一说富春江、钱塘江,大概率没有人不知道的。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描绘的正是富春江两岸的景色。每年农历八月中奔涌至东海的钱塘江潮,更是举世闻名的天下奇观。而新安江,就是富春江、钱塘江的源头。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即为一条江水的上下游。这条江的古称,最后成了下游一个省份的名字——浙江。
新安江对一江两岸地区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哺育民生的层面,更如同一条传输的纽带,将沿岸的文明融会贯通。当你望向江河的源头,山间处,或许也正是江南之韵的起点。
屯溪老街,“流动的清明上河图”
“雨落在了徽州,才算是落对了地方。”当看到“雨”和“徽州”一起出现的时候,我想,很多人脑海里都会出现一幅这样的画面——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这种联想,与黑瓦白墙的徽派建筑脱不了干系。
而坐落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中心地段的屯溪老街,就是徽派建筑的“博物馆”。屯溪老街也被称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也是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倘若步入老街,你会迎面撞见古朴、繁华的气象。平整如诗的石板路,将两旁雕梁画栋的徽派建筑串成了一部经典的诗画文章。这里有数不尽的小吃糕点,徽州的山间土产,还有爱不释手的文房四宝,流连忘返的各色主题纪念馆……一间屋或一挑担,浏览其间,纵然规模不大,也足以记录与保存老街的历史和风情。
倘再深入一点,走入各色店面间悠然出现的、蜿蜒向深处的小巷,便可寻访高高墙面掩映着的岁月。那墙角的一两支花朵,在依稀透露的阳光下微笑,仿若线装古书里飘荡出的陈年纸香,传递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优雅底蕴。
一桌一椅一方砚,一笔一墨一天地
徽州有“四雕”——砖雕、石雕、木雕、竹雕四种民间雕刻工艺。其中“石雕”以歙县的砚雕最为典型。
正所谓“文以载道,物传精神”。文人以笔著春秋,那凝聚千斤的力量发于笔端,一套好的文房四宝自不可少。“文房四宝”,是中国独有的书画用具,即笔、墨、纸、砚。
安徽自古以来文风鼎盛,徽州之地更是文人辈出,所谓“十里之家,不废诵读”,历史上安徽的文人登台入仕,以文垂世者不可胜数。于是,自古人杰地灵的徽州,也孕育出文人墨客案头的常伴之物。
歙砚,全称歙州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广东端砚、黄河澄泥砚齐名。歙砚为历代文人所称道。南唐后主李煜说“歙砚甲天下”;苏东坡评其“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縠理,金声而玉德”;米芾说:“金星宋砚,其质坚丽,呵气生云,贮水不涸”。
同歙砚一样,徽墨也产自徽州歙县。徽墨素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素来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走!请你“听”徽剧
如果你爱听京剧,那么你一定会喜欢徽剧。
徽剧传承有近200年历史。明万历年间,苏州昆曲传入安徽,当地艺人们创造性地融入本地剧种的演唱技巧风格,逐步发展成既具有昆曲的韵律美,又有弋阳诸腔通俗美的新剧种——徽剧。
徽剧的首次辉煌可谓人尽皆知。清代,四大徽班进京,催生了国粹京剧,也奠定了徽剧在戏曲史上的地位,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几十个地方戏曲剧种都同它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
1959年,徽剧再次进京献艺获得巨大成功。当时北京京剧大家们之间,流传着这样一段对话:“今晚干嘛去?”“今晚去看小祖宗。”指的就是去看徽剧演出,徽剧与京剧就是“父子关系”。
对于一代人来说,每当徽剧唱响,便如同一段往事生动演绎。
臭鳜鱼:说谁臭呢?请叫我腌鲜鳜鱼
鱼肉如蒜瓣的臭鳜鱼、在独特气候条件下诞生的毛豆腐、肥而不腻的刀板香……《舌尖上的中国》,让不少人“种草”了徽菜。
有人为徽菜做出了八字总结:盐重好色,轻度腐败。对于色香味的追求是实打实的,极重火工,卖相漂亮。盐下得足,但是仍力求保存食材本味。
徽菜最有名的一道就是臭鳜鱼。这条鱼“臭名远扬”,让人一听就皱眉头,不待尝试就打入另册。其实臭鳜鱼的本名该叫做“腌鲜鳜鱼”,有一种发酵过的、似臭非臭的气味,绝非臭鱼烂虾的腐烂味道。
徽菜似乎格外偏爱“腐败”的蛋白质。腌鲜鳜鱼够味,毛豆腐也丝毫不落下风。豆腐发酵成毛豆腐,不仅有了一层让人羡慕不已的浓密毛发,植物蛋白转化成氨基酸,还产生了更加鲜美的滋味。
毛豆腐煎炸后风味最佳。虎皮毛豆腐就是徽菜的名菜之一。毛豆腐煎后,皮金黄微皱,内里仍是豆腐的细嫩,蘸辣椒酱入口,咸鲜滚烫,呵着气大嚼,也顾不得烫了。
吃完毛豆腐,不妨沏上一壶茶,让“黄山毛峰”的清香,冲淡口中残留的余味。
“黄山有云雾,云雾见毛峰”
中国绿茶有许多自古而今的名优茶,如果票选最受欢迎的前三,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八成错不了。都是地名+工艺组成的名称,地名代表了地域专属,是数百年来的审美;工艺代表了其在茶类中的独特性。
黄山毛峰,明代开始便有了“品牌”。明代的《黄山志》称:“莲花庵旁就石隙养茶,多清香冷韵,袭人断腭,谓之黄山云雾茶。”黄山的茶第一次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黄山云雾,因出产于黄山悬崖峭壁、云雾缭绕中而得名。
明清时期,黄山云雾茶成为御用贡茶,以其特有的风味闻名遐迩。清代江澄云《素壶便录》里也夸赞它:“黄山有云雾茶,产高山绝顶,烟云荡漾,雾露滋培,其柯有历百年者,气息恬雅,芳香扑鼻,绝无俗味。”
除了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太平猴魁都在中国十大名茶里占有一席之地。于白墙黛瓦深处,品茗于山水之间,或许是徽州人快意人生的一种模样吧。
黄山市,远不止有黄山。今天(4月30日)23时,《跟着声音去远方》将来到安徽黄山市,跟随中国之声主持人郭鹏、黄山市广播电视台记者李丹青一起,走进秘境徽州,于白墙黛瓦深处,溯源千年徽文化。
《跟着声音去远方》
是2022年中国之声重点打造的一档
深入挖掘声音魅力,
“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的沉浸式文化谈话节目。
节目将通过寻访声音的形式,
探访五十个“中国特色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