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个人查重>>智能排版>>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0条
刘淑欣;回望那块“龙吐珠”的风水宝地——重读林耀华的小说体人类学著作《金翼》[J];民族文学研究;2013年04期
郑茜《金翼》与《银翼》──一个绵延半世纪的人类学故事[J];民族团结;1995年05期
张静;毕达;探索金翼黄村建设的新模式——记林耀华故居修缮落成仪式暨国际学术研讨会[J];思想战线;2016年01期
王玲玲;从《金翼》的文学性和人类学性说起[J];北方文学;2020年11期
庄孔韶;林耀华先生《金翼》版本的差异——1944年原始版《金翼》中译本后记[J];思想战线;2014年06期
赵会凯林耀华家族研究及其意义[J];绥化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韩宝;乡土社会秩序的沿传:透过“打官司”的观察——兼《金翼》第三章阅读[J];复旦大学法律评论;2014年00期
庄孔韶;流动的人类学诗学——金翼山谷的歌谣与诗作[J];开放时代;2019年02期
胡鸿保;陆煜;从林耀华到路易莎——贵州苗民人类学研究视角的变换[J];民族史研究;2010年00期
10
彭兆荣;“把种子埋入土中”——纪念林耀华先生诞辰110周年[J];西北民族研究;2020年02期
11
彭子艺;文学与人类学的双向视野和认同[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2
蒋济永评叶舒宪《文学与人类学》[J];文学评论;2004年04期
13
程金城;当代文学研究范式的人类学转向[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4
杨骊;以《文学人类学教程》为例谈文学与人类学[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5
彭兆荣;文学可以如是说:人类学的一种关涉——兼述叶舒宪教授的相关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06期
16
苏平半个世纪的求索[J];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05期
17
黄小钰;博物馆民俗类展览的展示方式探讨——读人类学著作《金翼》的思考[J];首都博物馆论丛;2016年00期
18
杨曦;潘年英;文学的人类学与人类学的文学涵义辨析[J];百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9
张莨苑;唐启翠;人类学与文学之间的知识互动——《文学与人类学之间:跨学科的话语》述评[J];百色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20
代云红;《金枝》与“人类学转向”[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1
李列;人类学视角下的学术考察与文化旅行——以林耀华《凉山夷家》为个案分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2
李凤亮文学人类学:历史·概念·语境·方法——文艺与人类学的相互碰撞与整合共生[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3
潘英海;罗安平;付海鸿;文学、历史与人类学的跨界表述——潘英海教授访谈录[J];文化遗产研究;2012年00期
24
渠敬东;探寻中国人的社会生命——以《金翼》的社会学研究为例[J];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08期
25
徐新建;人类学写作:科学与文学的并置、兼容[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6
邱硕;西南民俗的人类学表述——简评《俗文化与人类学——西南民俗考察录》[J];文学人类学研究;2023年01期
27
王偞婷;蔡栋梁;世界主义的文学与人类学——迈向整体人类学的跨学科新话语[J];民族学刊;2022年08期
28
彭兆荣;赖景执;存在与超越——论人类学的中国范式[J];西北民族研究;2022年03期
29
孙磊;人类学小说初探[J];传承;2010年24期
30
徐新建;从文学到人类学——关于民族志和写文化的答问[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0条
安晓平;苑鹏;徐杰舜;人类学:人类历程的历史镜子[A];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人类学高级论坛2012卷[C];2012年
徐杰舜;丁苏安;关于文化转型问题的一场争论——第十一届人类学高级论坛述评[A];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人类学高级论坛2012卷[C];2012年
徐杰舜;人类学高级论坛/总序[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徐杰舜;人类学高级论坛/总序[A];走进原生态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10卷[C];2010年
徐杰舜;人类学高级论坛/总序[A];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09卷[C];2009年
徐杰舜;人类学高级论坛/总序[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徐杰舜;林敏霞;杨清媚;聚焦:守土与离土——第三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海峡两岸圆桌论坛纪实[A];人类学与乡土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2005卷[C];2005年
徐杰舜;人类学高级论坛/总序[A];民族学人类学的中国经验——人类学高级论坛2003卷[C];2003年
徐杰舜;人类学高级论坛/总序[A];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人类学高级论坛2002卷[C];2002年
10
吕志辉;第十二届人类学高级论坛·贺信[A];人类学与江河文明——人类学高级论坛2013卷[C];2013年
11
彭兆荣;第十二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开幕词[A];人类学与江河文明——人类学高级论坛2013卷[C];2013年
12
郑向春;首届海峡两岸人类学论坛综述[A];人类学与江河文明——人类学高级论坛2013卷[C];2013年
13
人类学高级論壇已出书目[A];人类学与江河文明——人类学高级论坛2013卷[C];2013年
14
张海洋;王媛;人类学伦理与社会的后现代反思[A];共识(2010秋刊04)[C];2010年
15
王媛;美国人类学协会伦理法典[A];共识(2010秋刊04)[C];2010年
16
李亦园;致人类学高级论坛贺信[A];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人类学高级论坛2002卷[C];2002年
17
郝时远;在人类学高级论坛的开幕词[A];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人类学高级论坛2002卷[C];2002年
18
乔健;乔健先生贺信:“人类学高级论坛”十年有成,再接再厉[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19
张继焦;都市人类学:国际和国内的现状与发展趋势[A];民族学人类学的中国经验——人类学高级论坛2003卷[C];2003年
20
吴大华;第七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欢迎词[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21
周大鸣;第七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开幕词[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22
胡春惠;第八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开幕式上的开幕词[A];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09卷[C];2009年
23
费孝通;致人类学高级论坛贺信[A];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人类学高级论坛2002卷[C];2002年
24
高瑞;第三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欢迎词[A];人类学与乡土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2005卷[C];2005年
25
陈育宁;第二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欢迎词[A];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人类学高级论坛2004卷[C];2004年
26
谢玉杰;第二届人类学高级论坛闭幕词[A];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人类学高级论坛2004卷[C];2004年
27
刘珩;文化转型:传统的再造与人类学的阐释[A];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人类学高级论坛2012卷[C];2012年
28
龙晔生;韦小鹏;第十一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在塔里木大学召开[A];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人类学高级论坛2012卷[C];2012年
29
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偏尚阴柔的人类学解释[A];东方丛刊(2003年第3辑 总第四十五辑)[C];2003年
30
彭兆荣;源流追溯:文学与人类学的叙事逻辑[A];东方丛刊(1999年第4辑 总第三十辑)[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5条
叶舒宪;文学与人类学——知识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年
徐鲁亚;神话与传说—论人类学文化撰写范式的演变[D];中央民族大学;年
侯小琴;论人类学田野的影视表达[D];中南民族大学;年
阿米尔(Frik Mohamed Amir);苏菲人类学戏剧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年
姬海涛;人类学思维范式的生成[D];南开大学;年
李军平;林耀华学术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年
向月婷;阿库乌雾文学人类学写作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年
郑素华;审美教育行为特征的人类学探析[D];复旦大学;年
盘旋;人类学视阈下的电视纪录片创作[D];中央民族大学;年
10
李列;彝族研究现代学术的建立(1928-1949年)[D];北京师范大学;年
11
杨硕;进化心理学的人类学哲学批判[D];吉林大学;年
12
杨洪远;资源开发嵌入下的蒙汉杂居区社会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年
13
徐迎新;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学人比较美学观的人类学分析[D];复旦大学;年
14
贾涵斐;论德国1800年前后对人的构想[D];北京外国语大学;年
15
隽鸿飞;发展:人之生存方式的变迁[D];黑龙江大学;年
16
徐振燕;任乃强的西南图景[D];中央民族大学;年
17
李利;海南毛感高地黎族的情感研究[D];上海大学;年
18
李思乐;以霍尔为镜:美国跨文化传播思想史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年
19
姚伟;中医的现代性建构与内卷化[D];云南大学;年
20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年
21
严暄暄;人类学视角下的中医药跨文化传通[D];湖南中医药大学;年
22
李飞;电视的文化生成[D];中央民族大学;年
23
吴燕红;人类学视角下的少数民族社区应灾能力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年
24
苏东晓;审美无利害说与审美关系问题[D];复旦大学;年
25
张金岭;“法”眼看中国[D];中央民族大学;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0条
周霆;回望那块“龙吐珠”的风水宝地——重读林耀华的小说体人类学著作《金翼》[D];温州大学;年
游漠烟;基于设计人类学的乡土设计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年
陈祥;回望那块“龙吐珠”的风水宝地——重读林耀华的小说体人类学著作《金翼》[D];南京大学;年
谢晓锐;马克思晚年人类学思想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年
裴少静;回望那块“龙吐珠”的风水宝地——重读林耀华的小说体人类学著作《金翼》[D];天津师范大学;年
张猷猷;不可穷尽的人类学知识[D];贵州师范大学;年
罗胤斌;回望那块“龙吐珠”的风水宝地——重读林耀华的小说体人类学著作《金翼》[D];安徽大学;年
杜勤;《一种可能的人类学》(节选)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D];电子科技大学;年
牛颐芬;回望那块“龙吐珠”的风水宝地——重读林耀华的小说体人类学著作《金翼》[D];山西大学;年
10
秦思缘;西班牙人类学史研究[D];西南大学;年
11
王薇;回望那块“龙吐珠”的风水宝地——重读林耀华的小说体人类学著作《金翼》[D];湖北民族学院;年
12
李学薇;人类学电影的美学特质[D];兰州大学;年
13
马岚;回望那块“龙吐珠”的风水宝地——重读林耀华的小说体人类学著作《金翼》[D];中央民族大学;年
14
夏羿;视觉人类学视域下的中国当代肖像摄影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年
15
刘高高;回望那块“龙吐珠”的风水宝地——重读林耀华的小说体人类学著作《金翼》[D];长沙理工大学;年
16
刘慧;人类学文学写作理论与实践[D];兰州大学;年
17
田斌;回望那块“龙吐珠”的风水宝地——重读林耀华的小说体人类学著作《金翼》[D];广西师范大学;年
18
高仁渊;虚拟与现实之间——网络文化的人类学新议[D];安徽大学;年
19
谭铭;回望那块“龙吐珠”的风水宝地——重读林耀华的小说体人类学著作《金翼》[D];华中科技大学;年
20
刘妙;美国公共人类学研究[D];西南大学;年
21
李光庆;回望那块“龙吐珠”的风水宝地——重读林耀华的小说体人类学著作《金翼》[D];云南师范大学;年
22
刘宇;蹲点:以湘西老村为例的人类学考察[D];中南大学;年
23
杨孟凡;回望那块“龙吐珠”的风水宝地——重读林耀华的小说体人类学著作《金翼》[D];湖南师范大学;年
24
曹叶军;对马头琴的科技人类学考察[D];内蒙古大学;年
25
周敏;回望那块“龙吐珠”的风水宝地——重读林耀华的小说体人类学著作《金翼》[D];湖南师范大学;年
26
索龙高娃;文学人类学方法论辨析[D];中央民族大学;年
27
江腾飞;回望那块“龙吐珠”的风水宝地——重读林耀华的小说体人类学著作《金翼》[D];福建师范大学;年
28
林海兰;金翼民俗文化从传统到现代[D];华中师范大学;年
29
张浩然;回望那块“龙吐珠”的风水宝地——重读林耀华的小说体人类学著作《金翼》[D];黑龙江大学;年
30
凌雅燕;硕士研究生体育人类学课程设计[D];福建师范大学;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0条
本报记者 吴旭涛;“金翼”之后,再识林耀华[N];福建日报;2015年
本报见习记者 张冬冬;人类学:“倒数第一”的学科[N];中国科学报;2013年
群芳 译;人类学巨匠辞世[N];科学时报;2009年
万戴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中国拉丁美洲学会理事;以人类学的视角解读中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
本报记者 黄春宇;人类学成为一级学科的必要性与可能性[N];文汇报;2016年
田广;中外学者共议“文化咨询与工商人类学”[N];中国民族报;2012年
本报记者 吴艳;中国需要工商人类学[N];中国民族报;2012年
元辛;人类学关注社会文化变化[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本报记者 李盎;中国对世界人类学发展将起重大作用[N];西部时报;2009年
10
民研;探讨企业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11
本报记者 富晓星;人类学著作露出新面孔[N];中华读书报;2001年
12
本报记者 胡珉琦;人类学田野里的“花絮”[N];中国科学报;2016年
13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N];贵州日报;2017年
14
本报记者 李永杰 实习记者 章昕颖;海洋人类学:凝练与海洋相处的智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15
本报记者 张春海;都市人类学聚焦城市人文关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16
赵丙祥(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何谓“人类学的经济学”?[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17
记者 杨跃萍伍晓阳;大会评出6部优秀人类学影片[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18
本报记者 富晓星;“独行者”为人类学图书另辟蹊径[N];中华读书报;2001年
19
本报记者 王鹏权;企业社会责任的人类学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0
本报记者 杲文川;为我国人类学操劳终生[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21
本报记者 唐红丽;多途径“激活”视觉人类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22
记者 陈鹏;镜头下的人类学盛宴,应让更多人分享[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3
本报记者 赵岚;发展中的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4
记者 吴建明;林耀华学术座谈会召开[N];闽东日报;2015年
25
游敏;第三届博物馆人类学研讨会召开[N];中国文物报;2021年
26
赵丙祥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政治道义的人类学智慧[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27
中央民族大学 杨清媚;无用之人类学的想象力[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28
记者 言平;人类学:揭示人类复杂的统一性和多样性[N];社会科学报;2005年
29
本报记者 明海英;开展有人类学“温度”的灾害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0
记者 邢兆远 通讯员 吕公平;人类学要走出象牙塔[N];光明日报;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订卡电话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