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房、购房、修路,老祖宗留下很多的禁忌。
通常,我们在意的是房子的格局,甚至请人来看风水好不好。
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们和谁做邻居,如何处理邻里关系。
住在任何一座城市,或者在村里,一旦关系搞砸了,哪怕家里有别墅,也非常难过。
有句古训说:“门对门必出事,墙挨墙必遭殃。”
多去农村的亲戚朋友家走一走,听一听他们的遭遇,对于我们选择房子,很有帮助。
若你能真正悟透、促进邻里关系,那么你的家,本身就是福地。
01
村民相处,房屋要有“距离美”。
清朝时,大臣张英的亲人在老家建房,和邻居吴某产生了地基的纠纷。
都是祖上留下的地基,扯不清具体位置了。
张英休书一封,告诉亲人:“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亲人看了信,然后主动礼让三尺地基,邻居见状,也退让三尺,从此各自尊重,也有了“六尺巷”的美谈。
看过古人的做法,再回到今天的村民关系,就会发现一个扎心的现象:你让三尺,对方马上占用两尺,甚至得寸进尺,占用了四尺。
在比较拥挤的村落里,很多的村民,寸土不让。
就是巴掌大的地方,也要修建围墙,圈起来,不能作为公用。就是村里要修路,也是不能经过私人的地方。
有的邻居,看到你家的房子修好了,不会送祝福,而是把他家门口的地,都围起来,导致你出入很不方便。你和他理论,百口莫辩,唇枪舌战。
最令人寒心的,就是兄弟之间,因为不和睦,也要修建高墙,把一个院落,一分为二。
在豫剧《墙头记》里,还演绎了两兄弟都不愿意赡养父亲的故事。到了月底“31”日这一天,把父亲放在兄弟两家的围墙上,父亲滑到哪一家,就去哪一家吃饭。
兄弟之间的围墙,一步一步变成了“心墙”,这样的家庭,还有什么幸福可言?
我们去农村看,就会发现,大部分的村民,愿意单独建房,不愿和邻居共墙。若是房间挨着房间,中间也是两堵墙。
大门相对,低头不见抬头见,人的脸色肯定是不太好的。就是一个四合院里居住的人,一旦起了冲突,另眼相待,甚至互相暗中捣鬼;大家的隐私,也会被揭露。
为了处理村民关系,衍生了一句土话:“隔路如隔山。”
门对门的两个家庭,中间隔着一条路,一条小河,关系就会好很多。毕竟,距离导致关系淡薄,也把家庭之间的界限,搞得清清楚楚。
若是大家集中居住在一起,也是连排的房子,门统一朝一个方向,后排房屋对着前排房屋的后窗。
02
城市定居,待人要有“分寸感”。
看过了农村的亲戚朋友,对于城里的房屋选择,有什么启发呢?
城里的小区,房屋都是一栋一栋的,几层楼。你不能杜绝门对门、墙挨墙。
有的邻居非常自私自利,恨不得自己家多一平米的空间,把墙壁掏空,变成柜子;把门口占用,变成杂物间;把过道锁起来,拒绝他人经过。
还要楼上楼下,因为走动产生噪音,也会引发纠纷。要是遇到漏水的情况,涉及到赔偿问题,指不定要打官司。
瑞士心理学家兼美学家布洛提出了一个观点,叫“心理距离说 ” 。
把心灵之间的距离扩大,人与人的关系也会变好,哪怕同住一个单元楼,也会有距离之美,从而促进和谐。
正如《格言集锦》里说的:“室有芝兰气味清,胸有城府天地宽。”
心灵的距离拉开了,一方面是人与人有一定的陌生感,另一方面是人的胸怀宽大了,能够容纳的事情和感情多了。
具体来说,可以做到以下几点,调整人情关系。
其一,管好嘴,别和邻居深度交流,动不动就掏心窝子。不揭露自己的丑事,也不传播邻居的丑事,背后不说人。
其二,关好门,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有必要的话,把阳台 进行封闭,避免窥探。
其三,管好眼睛和脸,邻居见面,不要斜视,给脸色,而是保持微笑,千万不要给人一种带刺的感觉。
其四,让心变得柔软,在有小矛盾、争吵的时候,主动示弱。有必要的话,可以主动去帮助邻居的老人和孩子。比方说,邻居是走不动的老人,可以帮忙推轮椅,丢垃圾等。
其五,保持做人低调,不在小区里炫耀自己的财富,不在装修门的时候,故意从气势上去碾压邻居;粘贴对联,都要考虑彼此的方便,不要影响邻居的进出。
在城里居住,大家来自四面八方,一开始是彼此不熟悉的。只要你不做“包打听”,不对人掏心窝子,心灵距离就会一直存在,这就变成了“君子之交淡如水”。
03
有自己的房子,本身就是为了舒服过日子,但是不要因为自己的舒服,剥夺了别人舒服的感受。
房子可以小一点,门可以简陋一些,只要周围都是祥和的,那就是住进了幸福的地方。
我们还可以学一学王安石,大大方方地和邻居相处,自家也不修建围墙,欢迎邻居来做客:“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我们的生活水平高了,做人的素质也要同步提高,人间也会是天上。
学古训,知交际,和睦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