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撼龙风水洪国珍、洪振豪•二十三世子
在湖北省黄梅县大河镇的西北部,有个门山村,位于佛教禅宗祖庭黄梅县四祖寺的北方,据说这里历来被佛教徒称为佛教的天堂圣境。此处的山梁就象门槛一样,古时候,这里的地名叫门槛山,后来又叫门坎山,现在就简称为门山村。
相传四祖大师在双峰山弘扬佛法,密授五祖衣钵曾发生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这些故事在我写的《门山村有个藏在深闺的讲经台》里,在此不复述。四祖道信大师经常带五祖弘忍大师跨越门坎山,走到西边水口处的一处岩石上讲经传授心法,弘忍师开悟正觉得衣钵为五祖,所以此处被称作讲经台流传至今。
(上图是从袁山村拍照的门坎山及讲经台的远照)
门坎山因为有四祖曾在此给五祖讲授心法经典,五祖得法成佛的缘故而被称作天堂圣境,门坎山这一个山凹一直被佛教徒看作是,以这个山凹为界,进入门坎山里就是步进天街而进入天堂了。今日的门山村不大,南北长大约3.5公里,东西宽大约2.5公里,在这个弹丸之地有一大一小两个四面环山,水出西口的好盆地,若以山川水流结构的眼光去看,这里是宜居福地,自古黄梅就是"有山皆北向,无水不西流"的山川结构,正因为此,佛教祖庭四祖、五祖、老祖皆选址于黄梅。
据我家藏同治八年《洪氏宗谱》记载,这里古称门限(音槛)山,南山顶上有一个石塔,叫奎星阁,老人们多称为"风亭",据说为镇风水亭之意。见下图。
这个门限山也有写成门坎山的,今已改称门山村,旧时进入山区必须要经过象门坎一样的这个山凹,这个山凹就被称为门限(槛)山,这个门限山的历史却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要称为门坎山呢?地仙雪菴所著地理史记上对门坎山及四祖寺的龙脉风水是这样描述的:“一尖发脉向东拖,闪闪迭迭十三坡。卓锡泉上留一穴,门槛山里漩大窝。虽有门槛关不住,再发双龙抱燕窝”。这里的门槛山就是指的这个山凹,以此为界,山里为门山村,山外为四祖寺村。
上图为门坎山远景,山凹处就是一个门槛(坎),还有一棵古枫树,它是门坎山的一个标志物。隋炀帝杨广的后代和宋忠良杨宗保的后代组成的一个村叫杨凼村,都在门山村的后面,还有广济县(今武穴)的马虹涧村,以及向凼和蕲州来黄梅的行人,门坎山是他们的必经之路,且都是从下面这棵枫树下穿过。
门山古村是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地,这里有一个洪姓家族非常兴旺,在清康熙年间出了一个洪旋度的先生,机智过人,好打抱不平,在蕲春、黄梅、广济(今武穴)、宿松、九江等民间留下大量的为民平寃的机智故事,小时经常听老人们在茶余饭后或乘凉时讲起旋度老人的故事,没有记录,今以模糊不清,有故事的老人现都以作古,惜今己无法作文。
附洪氏宗谱载旋度公的资料
关于洪旋度老人,洪氏宗谱记载为:衍公,嗣国公五子,字旋度,生于康熙甲寅(1674)年,殁于乾隆庚申(1740)年,公身居一隅,名晋四境,爰公正直,有月旦评。殁后葬于老虎石(洪四房屋对面的山上)子山午向。
附旋度公墓图:
门山村里现存一个古民居洪二房老屋是建于乾隆十三(1748)年的,至今269年,这栋老宅,分前后两重,大四合院,东西有龙虎殿房的不多见的民居结构,宅内有三个天井,大厅上的木构造为明五暗七的七架樑结构,内回廊连接走道所有房堂,百柱落脚,雕樑画栋,屋上分水坡度为按照"屋脊溜瓦,屋沿跑马"的古代风水要求而建。此宅在门的称呼上就能显示出与众不同,分为:门楼、大门、中门、侧门、耳门、弄门、内门、菜园门等,其中内门是后堂从东至西的一溜门,专供内(女)人走的,所有来访的客人,在这里是看不到内人眷属的,宅前后四角各有一口水井,老人们传说这是四口龙眼井,房屋建造达到这种高规格的在黄梅是不多见的。
附下图中间为洪二房老屋远景
旧屋大门左边有一块青砖上刻有“乾隆十三年”五个字,本来这块砖上的字是朝内,看不见的,2005年因整修时,泥工无意将砖上的字砌到朝外了,这才让我们知道了这栋百柱落脚的老宅院准确的建造时间。
附老屋内的大梁、中天井
随着历史的变更,其他三口水井的水质变差了,东南角的水井因做屋填埋,还剩下西南、西北、东北方位的三口水井,东北角水井的水质最好,这口水井里的水冬暖夏凉,一直供应着这个村庄近3百余人的生活用水。
洪二房老屋位于门山村总图上的中心点,左前是门坎山,正前方(大门正向)为南山上的奎星阁,前方河水环抱着向西流去,与右后来龙竖峰尖山脉下的溪水在西南方交合的水口汇合而出,在这个水口处,小河之中有一个乌龟石,可惜文革时开田做岸需要石头,此石龟被炸取石,今只剩一点象龟肉样的石迹; 左边山旁有一个岩石长成的凤凰头从山体伸出悬于河上,这个乌龟和凤凰就是风水学上所称的"禽星"守口。这个出水口古时称为洪水口,因出水口为悬崖瀑布,雨水多时,水势汹涌,气势不亚于四祖碧玉流。讲经台就处在洪水口的左边山上。站在竖峰尖山上远观奎星阁(石塔)所在的山形,如飞龙升天之势,门坎山一方为龙头,讲经台一方为龙尾。
洪二房老屋的屋场在整个黄梅县的山区屋场中算是最大的一个屋场,屋前有一个广场长大约在5o米,宽大约在1o米左右,黄梅人把门前广场习惯叫作门口坦,门口坦的下方是一个长方形池塘,池塘外是农田小河,视野开阔。在这个门口坦上有我们许多抹不去的记忆,我们的祖祖辈辈,娶亲都要经过这个门口坦进来,嫁女都是从这个门口坦送出,解放战争时期的八路军,李先念的红五师曾进驻过这里,在这个门口坦开个会,打土豪分田地时,门山村都是在这里开会贯彻上级精神,文化革命时,经常在这里开批斗大会,每年正月的舞龙灯玩狮子,踩莲船也都是在这里进行,正月和八月中秋时节,这里是搭台唱戏的好地方,70年代,大队放电影也多在这里进行,一块白色幕布挂在墙上,一台放影机,满场都是人,电影放完了,小时的我们仍坐在原地,不肯回家睡觉。我们小时候的那个年代,六月天里的傍晚,每家都把竹床驼到门口坦一字摆开,有的用两个板凳一块门板搁起来,晚上都坐在门口坦乘凉讲故事,拉二胡、吹口琴唢呐、说评书唱采茶戏(黄梅戏)、听收音机,一切娱乐活动,应有尽有,虽是封闭的山村,比现在城里的生活还要多姿多彩,夜晚的热闹声,小孩的戏闹声,年青人的串户脚步声,此起彼伏,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山村不夜曲,凡来我村做客的一些亲戚,在洪二房这个村子里,很多人都是乐不思蜀,竟忘了自己是客人的身份。就在这个门口坦,我从大人们讲的故事中,知道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孟姜女哭长城、李世民建大唐薛丁山征西、杨家将一门忠烈、岳飞精忠报国、四祖司马道信大师为建庙赶风水过门坎山等等许多历史事件,从这些传说中,我养成了凡事都要辩正邪、识忠奸、分善恶,寻根问底弄个明白的习惯。这个门口坦有我太多太多的记忆…
旧时,凡来黄梅县做官的人,都会上门坎山来拜见洪门旺族长老,县太爷坐轿至这个山槛山凹时,都会下马下轿步行而进这个村庄,以示对长老的尊重。
远古时期,这里的行政村叫什么名村我们不知道,清末时,门坎山外的四祖寺是为大医村(因四祖道信大师的封号为大医禅师之故),门槛山里行政村,为黄梅县永福乡考坪里大竹西村,但因为门槛山太出名之故,人们总是习惯叫着门坎山。解放后,行政村名改为门山村(文革时为门山大队)一直沿用至今。70年就有着小汉口之称的门山村,里面还有很多锁在深闺不为人知的山村景点如:戢家老屋,其地形比洪二房稍小的,几乎是复制版的小燕窝地。老鸦寨、乌龟石、凤凰头,记马石(峰)、旮旯洞、摇峰尖、洪水口、滴水岩瀑布、讲经台、太平寨、土巴垅、牛角垅、象鼻山、海螺山、灯盏窝、门山水库、老电站、杜娟花、竹海等等在城市难以看到的美丽景点和能让我们呼吸清新空气的天然氧吧。
据黄梅县原教育局干部杨继艳说,他前几年曾与净慧老和尚考察卓锡泉地址时,对石塔考察过,发现上面有一块石上刻有黑脸门生字样(其实上面还有一块石板上阴刻的石像,方口大牙,面目狰狞,手持棍棒也许是法器,我小时常爬上去玩耍,记不大清楚,此石板今已不知去向)当时因没有我洪氏知情人参与,考察时就把它定名为黑脸门生塔而发表,并载入县志。今特此说明。